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歼11制造设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歼11制造设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歼11A是用俄罗斯零件组装的苏27,歼11B是纯国产的苏27,歼11C是什么?
谢谢邀请,没有听说过歼11C这个型号,倒是听说过歼11D,据说是类似于苏35这样的国产苏27深度改进空优型战斗机。但是既然后来买了苏35,也许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们自己的沈霍伊还是没有真正吃透苏27的设计精髓,在这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不得不再买俄罗斯的原装货来参考,甚至是模仿。
在歼11战机中,已知的有歼-11A、歼-11B、歼-11D三种型号,但是唯独缺少了歼-11C型。此前有国外媒体信誓旦旦的称,歼-11C是我国引进苏-35后,利用苏-35的技术研发的又一款隐身战机,不过从他们给出飞机设想图来看,明显过于理想化。对于已经拥有歼-20的中国来说,这种导弹外挂、半吊子隐身性能的战机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但是歼-11系列其他三个型号比起来歼-11C从来没有出现过,但是既然有了歼-11D,那么歼-11C必然也是有的,无非是它哪里去了。这里我们不妨看一下歼-10系列,从歼-10A到歼10C也是出现了多个改进型,除了进一步改善气动外型以外,还更换了电子设备,使得歼-10C不再是单纯的制空战机,而是一款具备多种作战能力的新型战机。
从歼10系列战机性能上的变化,我们不难看出,改进型战机的目的是使得作战的用途更加多样,在制空的同时增加对地、对舰的攻击能力,这样看来我们就不难找到近两年来刚刚出现的一款崭新的机型歼-16。同样是建立在歼-11基础上研发是歼-16,气动外型与歼-11完全一样,不同之处在于歼-16采用双座,搭载能力更强、信息化水平更高,航电设备上改进很大。与歼-10C一样,可以在制空的同时满足对地、对舰的攻击能力。正所谓一切改变都是需求决定的。可以推测的是,歼-10C由于航程较短,尚不能满足我国在大航程、大携弹能力方面的需求,而歼-11C的研发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歼-11C很有可能就是现在的歼-16。
我国仿制苏式的歼击机机身前侧为什么有一块补丁一样的补漆?
中国人民空军自建国以来,数十年勤勤恳恳保卫着祖国的领空和人民的安全,在那个艰难的年代,我国空军建设主要靠苏制战机的进口、仿制来解决,喜欢参观军事场馆的军迷一定会发现,那些退役仿制战机的机身前侧都有一块补丁一样的补漆,可不要小看这块补丁,要是没有它,当年中国所有的苏制歼击机都无法战斗。
歼击机不比战斗机,后者绝大多数采用空对空导弹攻击敌机,而对于冷战年代的歼击机来说,低空作战以及高空拦截战斗机,大多数时间还是需要采用大口径机炮来完成,以苏联的苏-27为例,每次战斗演习后,它的机头都会变成大花猫,需要专业的清理,才能继续进行任务。
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是,这些速射机炮的口径大多是20-30毫米之间的大口径机炮,空战的特殊性使得他们有时需要以每分钟1800发的速度射击,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一些轻质的合金材料受热变形,因此,绝大多数的歼击机在机头机枪附近的外壳都是采用耐高温的不锈合金制成的。
中国在引进先进歼击机后,自然也不会忽略这个问题,但是当时国家经济困难,即便有能力仿制苏制歼击机,大规模制造耐高温的不锈合金在当时需要足够的工业水平,生产成本非常高,而不对机头进行保护,飞机可能在射击中因为机头变形而影响作战,甚至对飞行员形成生命危险,因此,再苦再难,国家也硬着头皮生产了此类合金钢材。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在机载机炮的侧面,是最容易发生热变形的地方,产量不多的耐高温不锈合金就被直接"贴"在了这里,而不进行刷漆的原因是方便清理,战斗结束的歼击机会因为机炮开火而导致机头上充满污渍,如果上油漆,非常不利于清理工作。
时间和实践表明,我们这么做的决定非常明智,仿制的苏制歼击机在完成任务打空机炮后,后期的机头清理周期仅仅只有"师傅"苏联的百分之75,而重点防护的策略也大幅减少了不必要的机头包装,减少了耗材不说,还让飞机轻了很多,真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国仿制的苏式歼击机有多款,包括歼5,歼6,歼7,歼11等,提问者所说的应该是指的歼11以及后续型号歼15,歼16等,这些在机身前侧也就是飞行员座舱右下测有部分颜色和整个机身颜色不同,但是这个也并不是所谓的补漆,而是另外一种高强耐热材料。
歼11系列机炮仿自俄罗斯的GSh-30-1型30毫米机炮,该型机炮重量轻,体积紧凑,射速高达1800发每分钟。炮口出膛温度高,加之歼11系列机炮设计位置在翼身融合处,连续开火会不但高温灼烧机身关键部位。
歼11系列机身一般采用铝合金制造,30毫米机炮在连续开火的时除了会持续高温灼烧机身外,其炮口的震动和冲击力也非常大,在高温加强大的震动和冲击面前,铝合金材料容易变形甚至断裂,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炮口出膛前方采用另外一种高强度耐热材料,也就是高强度不锈钢合金。
为了方便清洁,这块高强度不锈钢合金也没有进行喷漆处理,即使喷了漆机炮一但持续火也会造成灼烧,到时候更加难看难以清理,所以这块特殊的不锈钢合金材料是直接裸露在外面面,方便清理。这样看上去就像一块补丁一样,虽说有点难看,但并不影响作战性能。
其实我国也并不是所有苏27系列战机都有这样所谓的补丁,有一款就没有,那就是歼16电子战版,这款战机主要是加强电子战能力,由于设备重量增加,不得不取消了机炮,所以也就没有那块特殊的“补丁”了。
好像说的不对。应该是苏30才有吧?那是它机炮出口,又因为是淡色涂装所以在那一块是耐热材料涂油漆也会被烧掉。歼十一部分也有但是深色涂装的就看不出来了。可以空中加油的机型因为那一块是加油口所以除了受油管外有没有这个补丁。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从俄罗斯引进了一款重型战斗机,这就是苏联时代研制的苏-27战斗机,这是一款瞄准美国F-15战斗机而研制的重型战斗机,具备良好的机动能力和超远的航程,武器挂载能力强。苏-27战斗机与以往的苏系列战斗机完全不一样,采用双发双垂尾的结构。苏-27在武器配备上有一个固定的内容,这就是机载机炮系统。
战斗机上配备的机炮再射击过程中会有各种热焰的产生,如果在火炮炮管周围使用普通蒙皮会导致被烧蚀,所以一般在炮口位置附近的飞机蒙皮都是采用不锈钢材质,除了耐高温之外就是方便清理。
苏-27战斗机安装有火炮,我国在苏-27战斗机基础上研制的歼-11系列战斗机也安装有类似的机炮和防止烧蚀的不锈钢蒙皮。其实这个与火炮所在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美国研制的战斗机有的也安装有防止烧蚀的不锈钢蒙皮结构,有的就没有安装。
机载火炮系统被称为飞行员空战最后的救命稻草,目前空战主要以空空导弹为主,但是不能保证打完所有导弹之后还要继续战斗,而所携带的机炮就可以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歼11制造设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歼11制造设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